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大眾對疾病防治意識日益提升,商業健康險也越發受到追捧。健康險產品創新目前呈現出什么樣的趨勢,當下的環境對于健康險變局有何影響?
|
10月28日,中國人壽再保險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方力在第二屆陸家嘴國際再保險會議健康險新趨勢分論壇上表示,過去幾年健康險總保費增速非?,主要部分是重疾險。本質上來說,重疾險雖然是疾病保險,但是因為定額給付,所以更類似于壽險。跟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健康險規模較小,一方面意味著它發展的潛力很大,但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整個行業對健康管理的認知有限。
“保險公司作為中介,其實是利用經濟手段進行健康行為的管理,這是它的基本盈利模式!狈搅χ赋,健康管理,最基礎的就是把數據管好,如果數據管不好,現在賣出去的產品、做出的理賠沒有控制、沒有數據,最后這個產品不會創造任何價值。
就當前來看,無論是壽險公司還是財險公司,都在大力推動健康險業務發展。上海保險交易所全資子公司中?坡摷夹g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苗談道:“各地政府都在推動健康險的發展。但是我們和大量保險機構溝通的時候,發現保險機構覺得自己缺數據,缺整個公共數據的互聯互通,缺背景的共享,導致健康險發展相對有限!
何苗指出,近幾年,有所突破的形態應該是百萬醫療險的出現,百萬醫療是這么多年健康險比較創新的一個點。今年以來,很多城市在大力推廣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即惠民保),這也是一個新的業態,但現在下結論還過早。所謂惠民保,介于醫保和商業保險之間的新型補充醫療保險,因其“低保費、寬門檻、高保額”被冠上“惠民”標簽,今年以來成為盛極一時的網紅產品。
“惠民保業務不管以后走向如何,長期可持續的保障是監管的重要態度。如果我們還是以財險公司當年進入百萬醫療的那種態度來經營現階段的醫療險,這種模式在以后是很難維持下去的!狈▏俦kU公司醫療險定價負責人張立光強調,對低價格的醫療險要把目光放長遠一些,至少要看三年的數據。
互聯網健康服務平臺善診創始人兼CEO吳竑興表示,在宏觀層面,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時代,17%的老年人,花掉了67%的醫療費用,這是健康險行業快速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中觀層面,中國醫保政策的變化,影響了整個醫保費用的花費比例,“百萬醫療”等險種能夠快速發展,就得益于政策的支持;最后,在微觀層面應該找對路徑,保險公司、渠道和科技公司,都需要綜合考慮效率與價值兩個坐標,并從中找到最佳切入點。
談及今年健康險行業的變化,何苗的切身感受是,對于健康險開發、創新的需求,財險公司找上門來談合作的特別多!拔覀兛梢阅玫竭^去幾年的醫療數據,財險公司想基于這些產品控費,進行產品的創新。所以說,財險公司的需求,今年遠大于壽險公司!
究其原因,何苗認為,這是因為財險公司自身在布局健康險上有很大的比重和傾向性。壽險公司自身的實力往往比較雄厚,且擁有成熟的計算體系,對產品的盈利有自己的判斷邏輯,可能在做一些細分人群或者區域性產品營銷的時候,需要相關的協助和幫助。
方力直言,對保險公司來說,賺錢是短暫的事情,需要有長期的積累,比如對于數據的管控能力有限,這是保險公司需要的。其實首先要更深度的認識醫藥行業,保險公司確實需要對醫療信息進行完整的掌握,判斷對客戶的價值,之后才能加以應用。
對于當下健康險行業的競爭,吳竑興表示:“整個健康險行業的競爭就是籌款效率與賠款效率的競爭,服務加數據則是提升行業效率最需要一以貫之的要素!彼J為,保險需要解決特定用戶的特定問題,因此“場景特別關鍵”,同時,場景還需要帶上服務,并做到數據驅動,要做到“服務即數據,數據即服務”,才能真正實現效率比別人高。
相較而言,壽險公司往往更關注長期可持續。北大方正人壽產品開發部總經理葉劍平直言,回顧過去幾年健康險的發展,保險公司很抗拒這一波趨勢。但是,在這一波健康險發展的趨勢中,主要的參與者應該是一些新興的保險公司,一些財產險公司可能會從財產險過渡到個人的業務,以及一些其他的驅動力量。在渠道上,這波健康險業務的發展也不是來自傳統的個險渠道,多來自于互聯網的平臺。
在健康險業務的發展中,除了價格戰,還有不少公司推出了各式的健康管理服務。何苗表示,這幾年很多人都在提保險從報銷型轉到管理型,想做健康管理服務和做預防,但如何把健康管理做深做透,起到預防的作用,目前有一個板塊很缺失,那就是老百姓很信任醫療資源,尤其是大醫院的醫療資源。
葉劍平則指出,北大方正人壽是倡導醫療的,不是醫療險而是醫療服務。醫療有載體,用健康險也行,重疾險也行,形式是比較多樣的,還要有前端和客戶互動的活動。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