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報道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1月11日報道,11月10日,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公布《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新起草的意見稿是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首次將矛頭直接指向互聯網領域的反競爭行為。
|
報道稱,此舉將是中國首次嘗試界定科技領域的反競爭行為,也是繼上周中國暫緩螞蟻集團首次公開募股(IPO)之后對雄心勃勃的數字平臺采取的最新限制舉措。
美國和歐洲近期對亞馬遜、臉書、谷歌等公司展開質詢和調查,中國監管部門此前則一直對反壟斷采取了一種相對寬松的態度。
報道還稱,中國的科技公司一直在打造日益封閉的生態系統。比如用戶不能在阿里巴巴的淘寶網店使用微信支付購買產品,也不方便在微信里分享淘寶商品的鏈接。
新起草的意見稿是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首次將矛頭直接指向互聯網領域的反競爭行為。
報道援引中倫律師事務所的反壟斷專家斯科特·于(音)的話說:“這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它將從根本上改變中國互聯網公司的競爭格局!
監管部門將要整治的行為包括:利用排他性條款阻礙競爭,基于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和數據區別對待消費者,強迫消費者為獲得想要的商品而進行捆綁銷售。
報道表示,此舉出臺的背景是,中國科技公司獲得了中國經濟中越來越大份額的控制權。阿里巴巴的銷售額占中國消費品總額的近五分之一,而亞馬遜在美國零售總額中僅占約5%。
報道稱,艾舍斯特律師事務所駐香港律師梁愷德(音)說,這也符合監管部門對大型科技公司采取行動的全球趨勢。他說:“中國政府似乎決定更加積極地采取措施,遏制大型互聯網平臺的力量和社會支配地位!
上周,在公布了新起草的網絡貸款新規后,中國監管部門叫停了螞蟻集團的370億美元IPO。中國10月還公布了個人信息保護法的草案,而負責監管中國內地敏感材料和技術出口的出口管制法也將于12月生效。
中國的電子商務行業長期以來一直以其咄咄逼人的做法而聞名。例如,一些網絡商家稱,阿里巴巴不公平地強迫它們只在其平臺上銷售商品,這種做法在中國被稱為“二選一”。新規定特別提到了“二選一”作為壟斷行為的一個例子。
(來源:參考消息網)